99小說網 > 從1955年開始的日常生活 > 第269章 開啟(必看)
  一轉眼,便是2年,

  19歲的陳建國帶著麾下的三千運動員,將小縣城經營得如鐵桶一般,

  他以棉紡廠小學為總部,縣城為根據地,每日帶領運動員們出操、開會、打比賽,不時將下面的公社梳理一遍,

  并在與周圍區縣的運動組委會“打”過幾次交道之后,約定以縣境線為界,各管各的事,

  我不到你那里去,你也別到我這里來,各自在自己的地盤上耗著,否則就別怪我去你那里“串門”,

  正好現在“串門”是潮流,到處轉一轉,順便打點比賽,也很合情合理的吧!

  除了正常的比賽,他還找縣里要了一塊距離縣城不遠的沒用洼地,又找大爺爺借了一些火炮和炮手,帶著人在那里炸山運土、填坑造田,開墾出八百多畝糧田,

  反正手下人多,也不能每天都打比賽,正所謂閑著也是閑著,還不如帶他們干點正事,

  最起碼地委和省里來人調研運動會情況,看到那塊種滿稻谷的田地,對大家提出通報表揚的時候,所有人還是挺興奮的,

  尤其是去年秋收,第一次收獲就打了30多萬斤谷子,上交一部分公糧后,剩下的全部按照出工記錄,分給了開過荒、種過地的運動員,

  當然,那些被“押過來”干活的對手運動員不包含在內。

  分糧食的那一刻,陳建國在小縣城的威望再次攀升,

  雖然多的只有一百多斤,少的還不到30斤,但這是很多人第一次憑著自己的本事掙到口糧,

  而且只要繼續種地、繼續開墾,以后的糧食也會源源不斷、越來越多,

  這些糧食對于袁天、張勝利這樣本身就有工作的干部子弟還可有可無,但對普通家庭來說,卻是不小的助益,最重要的是,讓那些擔心自家孩子每天瞎混、可能走上歪路的家長徹底放心了,

  只要跟著陳建國,肯定不是壞事!

  “小國啊,”

  飯桌上,大爺爺端著酒杯,小心翼翼地說道,“這兩年你把聲勢鬧得這么大,萬一,要是地委,或者省城,要硬調你過去,那可怎么辦啊?”

  其實半年前陳建國高中畢業的時候,地委就已經找人來試探過他的口風,不過讓他以孫子年紀還小,暫時搪塞過去,

  可要是再這么繼續鬧下去,等陳建國再大一點,上面硬來要人,他也兜不住了啊!

  外公也抿著嘴點點頭,對著陳建國說道,“你大爺爺是老成之言,俗話說得好,人怕出名豬怕壯、槍打出頭鳥,這個運動會啊,他畢竟不是……,咳咳,反正就是這么個意思。”

  爺爺也說道,“爺爺知道你很聰明,不過呢,搞運動會畢竟是得罪人的事,萬一要是哪天,這東風變西風,被你們抓起來的那些人有一天翻了身,記恨你怎么辦?你總得給自己留條路吧。”

  陳建國咽下嘴里的飯,抬起頭看了看臉上都有些擔心的家人,笑道,“我明白你們的意思,其實啊,運動會開到現在,我估計也快要轉向了。”

  聽到這話,所有人都頓時愣住,

  大爺爺當即放下筷子,看著他問道,“你是說,運動會不開了?”

  兩年多下來,很多人都已經疲憊不堪,畢竟這么長時間、又高強度的運動,很多人都有些受不了。

  “不是,”

  陳建國搖搖頭說道,“只要上面的人不換,運動會就一定還會繼續開下去,我說的轉向,是指運動員可能要換,”

  他說著也放下了碗筷,輕聲說道,“現在運動會的主力,大多都是初高中生,雖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,不少學校陸續恢復上課,但是沒有復課的學校更多,而且復了課的也不穩定,根本就沒辦法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,

  從66到今年,這三年畢業的初、高中畢業生也沒有分配工作,農村的還可以回原籍種地,但城里的卻沒有足夠的崗位,他們沒有地方安置,不當運動員,能做什么?

  但是,上面一定不會一直放任這種事態發展,只要能給這些年輕人找個出路,不管是什么樣的出路,運動會的形勢就會發生改變,

  到那個時候,”

  陳建國看向大家,笑道,“說不定,就要輪到你們去當運動員了!”

  “我們?”

  大爺爺頓時更加驚訝,眉頭緊緊皺起,沉吟片刻,微微點頭說道,“你說的這種可能性,還真不是沒有。”

  年輕人都有了安排,運動會卻依然沒有結束,可不就輪到成年人上陣了么,

  不過,相比容易沖動上頭的年輕人,上有老下有小、做起事來顧慮也多的成年人,肯定就不會像以前的比賽那么激烈,

  雖說大風向改不了,但在小范圍以內,還是可以適度控制一下,至少有利于恢復生產生活。

  陳建國重新端起碗筷,輕聲笑道,“所以啊,您別看我現在搞得風風火火,其實都是兔子尾巴長不了,

  另外,我這兩年的做法,也是給后面的運動打個樣板,只要按照我的那個辦法去做,一手抓斗爭、一手抓勞動,至少在咱們這一片,就可以將損失盡可能地降到最低,不至于產生更大的影響。”

  大爺爺緩緩點頭,“明白了。”

  頓了兩秒,他又說道,“小國,你高中畢業也有好幾個月了,打算什么時候參加工作?還是繼續等大學恢復招考?”

  從66年開始,大學就暫停了招生,陳建國自然也考不了大學,

  不過他也沒打算考,否則跳兩級就能上,何必等到現在。

  聽到大爺爺的話,他想了想,說道,“還是先等一等吧,反正家里也不差我一個人的工資,看看上面對我們有什么安排再說。”

  這時外公又說道,“現在大街上都是些沒事做的年輕人,咱們小縣城就這么多,大城市里不知道有多少,那么些人,不知道上面要怎么安排哦。”

  聽到這話,陳建國默默扒著飯,心里算了算時間,

  應該快了吧!

  ……

  68年12月12日,光明日報轉載了甘肅日報12月10日的一篇文章,“我們也有兩只手,不在城里吃閑飯!”

  十天后,12月22日,二流報紙也轉載了這篇文章,

  本來這篇文章的起因,只是甘肅會寧縣的宣傳干部,在一次例行調查中,去農村了解一些到農村干活的職工家屬的生活情況,當時他們采訪到第一個報名去農村的職工家屬王秀蘭,

  在采訪中,她就隨口說了一句話,“我們也有兩只手,不在城里當死狗。”

  死狗在當地是罵人的話,比喻游手好閑、好吃懶做。

  隨后這篇文章就被寫了出來,并經過審核,投稿給了甘肅日報。

  這一下,立刻被正為廣大年輕人怎么處理而頭疼的上級注意到了,于是便被授意多方轉載,

  而這篇文章的發表,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開啟!

  ……

  ……

  【咳咳,扯幾句哈。因為不知道怎么發單章,就放到這里了。

  在開這本書之前,準備了大概一年多吧,收集了200多個網頁,包含100多萬字的文字資料、1000多張圖片和幾十個視頻,還找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家詢問當年的生活情況,又找了幾個朋友收集老物件(雖然最后沒用上)。

  不過等寫文的時候才發現,能用的還不到百分之十,絕大部分都是不能寫的,好尷尬呀。

  而且那時候才發現,很多資料其實是自相矛盾的,比如本文開篇的吃牛肉,當時有的地方殺牛是重罪,而有的地方,比如重慶,還有湖北荊州的公安,這些長江碼頭都有很悠久的吃牛肉的傳統,幾乎就沒怎么中斷過,所以就引用過來了。

  再比如運動會期間,我有個老領導就說完全沒影響,以前什么樣子,當時就是什么樣子,該吃吃該喝喝該上班上班,但有的人就說生活完全被打亂了,雖然他們不是運動員,卻也受到很大的影響,總之一團糟,

  還有上學,雖然說52年就號稱全面取消了私塾,但事實上直到60年代中期以前,幾乎全國各地都還有私塾存在,

  連私塾都還有,所以糾結什么時候開學、幾年制干嘛嘛,就很離譜!

  看到那些資料,還有信誓旦旦的那些老人,我整個人都是懵逼的,(⊙_⊙)?!

  我該信誰的?

  后來想通了,他們都是對的,什么情況都有,就是那個年代的真實狀態。

  說回本書,

  在找資料之前,我只是想寫一本沒有金手指,盡量真實一點的年代文,等找了資料之后,看著只有不到百分之十能用的內容,感覺是自己孟浪了,

  然后就想著,怎么把這一點點能用的資料都用上,畢竟不能浪費是吧。

  于是就在這些資料的基礎上構思大綱,最后就整出來這么個玩意兒。

  按照開書前的構想,本書會分為四個階段,分別是小時候的日常、轉折和成長、蟄伏、騰飛。

  到這里前兩個階段就寫完了,相信很多看官應該也都猜到,主角下一步會去哪里,沒錯,就是“上山”,

  沒辦法,必須“上山”,因為別的資料不能用!

  不過,雖然是蟄伏卷的上山,也還是有點東西的,后來人看知青,總是被傷痕文學影響到,其實在當時來說,受傷更重的應該是被插隊的地方和農民,

  怎么說呢,這個東西就是一把雙刃劍,好的知青也為地方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,有些甚至到現在都還在發揮作用,那些地方的農民,自然也是受益的,

  所以,我想寫的就是跟傷痕文學完全不一樣的東西,希望能展示更加積極的一面,

  不能說那么大的一場活動,就什么好的東西都沒有留下,對吧,那也不現實啊。

  嗯,大概就這么多吧,

  嘮叨完了,

  最后,誠摯地拜謝各位書友的支持,愛老虎油!】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