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小說網 > 三國之經天緯地 > 第八十六章:戰敗投降
  孟達早已對劉緯失望至極,不滿之心日盛,可是卻從來沒有動過轉投他人的心思,這又是為什么呢?他怎么不早點換主,另覓前程呢?

  原因很簡單,沒有合適的機會!像這種野心家,也是最會審時度勢,權衡利弊者,若是孟達背棄劉緯,轉投他人,結果境遇還不如之前,他豈能甘心?背叛,需要足夠的利益才行,而且還需要一個適當的機會,充為催化劑!

  孟達對孫權,不屑一顧,根本不會選擇他,這家伙,冢中枯骨而已,早晚覆滅,自己可不能上他的這條破船;劉備呢?就更不行了,他根本就不是劉緯的對手,孟達判斷,他肯定是第一個覆滅之人!

  那么曹操呢?似乎可以選擇,畢竟占據了天下三分之二的曹魏,瘦死的駱駝比馬大,實力猶存,劉緯未必真能滅掉曹操!

  可是,孟達的心里也沒底,畢竟劉緯此人,確實不同凡響,萬一將來,他真的滅了曹魏,統一了天下,孟達豈不是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嗎?他也不能只看眼前利益,還得考慮長遠的未來!

  況且,要想投靠曹操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無人引薦,孟達若直接前往投奔,他的價值可就太低了,也許曹操會收留孟達,卻并不會重用他,豈不是違背了孟達的初心?

  因為顧慮太多,這么多年了,孟達一直裝孫子,卻猶豫彷徨,只能安于現狀,不敢輕易做出選擇!然而今天,機會終于來了!或者可以說,孟達戰敗被俘,成為了他背叛劉緯,投靠曹魏的催化劑!

  實話實說,孟達雖然一直存有異心,卻并沒有下定投靠曹魏的決心!事實上,李嚴之所以中了夏侯惇圍點打援之計,也是孟達極力主張去救筑陽所致!

  不出劉緯所料,孟達和李嚴的關系確實不錯!在襄陽任上的幾年間,這倆人還真就相處得十分和諧,平日里孟達的主張,李嚴可謂言聽計從,一貫采納!

  因此當孟達極力主張去救筑陽時,李嚴雖然猶豫,甚至懷疑其中可能有詐,最終也還是采納了孟達的建議,并派他親自領兵,前往救援!

  孟達為什么會顯得如此積極?因為在他看來,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!這么多年了,孟達的仕途不溫不火,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他一直沒有獲得征戰沙場,建功立業的機會!

  劉緯用兵打仗,一向重用江陽新軍出身的漢中新軍,結果像張嶷、馬忠和張翼這樣的后生晚輩,屢立戰功,品級地位,甚至超過了孟達!另外,同為蜀中舊將的張任等人,亦大出風頭,令孟達十分眼紅!

  如今,夏侯惇大軍來犯,孟達與石廣元的心思居然十分相似,生怕這場仗打不起來,他也希望戰局能進一步擴大,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不就來了嗎!

  因此,聞聽曹軍進犯筑陽,孟達興奮不已,躍躍欲試,想憑一己之力,擊退敵軍!孟達相信,若是能立下如此殊勛,劉緯肯定會高看自己一眼,屆時他飛黃騰達的日子,可能就不遠了!

  這也就是說,哪怕在孟達領軍出征之前,他還沒有打算就此叛降,反而希望能一戰成功,揚名立萬!可現實,卻狠狠地打了孟達的耳光,他居然全軍覆沒,失敗被俘了!

  孟達此人,智謀廣遠,深有韜略,可不是一般蠢笨武夫,況且臨行前,李嚴曾千叮嚀萬囑咐,讓孟達小心謹慎,他怎么還會這么輕易中計,落入埋伏呢?

  這就純屬是機緣巧合所致了,也是孟達點背,夏侯惇運氣好!

  入夏以來,荊襄地區,普降大雨,勢頭迅猛,導致河流普遍暴漲!筑陽雖然距離襄陽并不算遠,才幾十里路,卻只有兩條路徑可以選擇,一條陸路,一條水路!

  我們說過,在古代,水路交通更為便捷,如果孟達有得選,肯定會走寬闊平坦,一覽無余的水路,而不會去走泥濘坑洼,崎嶇難行,敵情復雜的陸路!可問題是,他沒得選擇!

  襄陽沒有水軍,只有運輸船,這種小型船只,平時逆流而上時,都需要纖夫拉纖,才能行進,趕上河水暴漲,流速湍急,想要逆流而上,更是難上加難,勢必影響進軍速度!孟達急于與曹軍一戰,豈愿耽擱?于是便選擇了陸路!

  關鍵是,陸路也不好走,遇大雨滂沱,泥濘不堪,還要穿越一片山地!因而,行軍速度,一直很慢,孟達急于進兵,索性便放棄了大量的輜重器械,甚至糧草,率領一萬軍,輕裝急進,這才落入了夏侯惇早已設好的伏擊圈!

  其實以漢軍戰斗力,就算襄陽軍都是新招募人馬,也不至于落入了伏擊圈,就會被打得丟盔棄甲,全軍覆沒,他們完全可以臨危應變,與敵人周旋到底啊!可問題是,孟達命令放棄了大量器械,其中也包括了重型武器,這樣一支輕裝部隊,豈能是夏侯惇重裝步兵精銳的對手?

  而且,大雨之中,漢軍的許多火藥武器都失去了效用,除了個別沒受潮的雷光炮可以引爆外,其余的都用不上,也是大大降低了漢軍的作戰優勢,一場血拼肉搏下來,雖然魏軍損失也不少,可漢軍卻幾乎全軍覆沒!

  孟達眼見于此,徹底絕望了!一萬大軍,在自己的指揮下,中了埋伏,損失殆盡,這個罪責,他可承擔不起,被論及軍法,恐怕小命不保,既然已經沒有了回頭路,便不能再猶豫了!

  因而,孟達在被俘以后,便直接投降了,向夏侯惇表示,愿意效忠曹操,而且強調,自己將有大用!說實話,夏侯惇當時,還真就沒信他,甚至嗤之以鼻!

  一個受俘被迫投降者,能有什么大用?屈膝之輩而已,夏侯惇性情剛毅,還真就瞧不起這種人!不過,夏侯惇隨后轉念一想,又打消了這種念頭,對孟達重新重視起來!

  根據夏侯惇的經驗,漢軍將士,很少有被俘投降者,往往英勇作戰,抵抗到底,視死如歸!因此,這么多年交戰下來,曹魏方面,還真就沒抓到過愿意主動投降的蜀將,尤其是像孟達這種級別的將領,更是一個都沒有!

  眼下,一個這么容易就投降的蜀將,還真是個稀罕貨色,說不定還真有大用!于是,夏侯惇一改鄙夷態度,對孟達禮遇有加,將其奉為座上賓客,并表示,孟達若誠心誠意,棄暗投明,自己一定會向陛下(曹操)表彰舉薦孟達,將來榮華富貴,均指日可待!

  這不就是孟達所夢寐以求的嗎?于是,他馬上向夏侯惇提出一計,由自己率領一支魏軍,假扮大敗而歸的漢軍,騙開襄陽城門,屆時夏侯惇再起兵殺至,兩人里應外合,則襄陽可一擊而破!

  夏侯惇初聞此計時,稍顯猶豫,他擔心孟達是故作謊言,借口逃脫,意圖重歸襄陽,恐怕是放虎歸山,留了后患不說,可能還要白白搭上數千士卒性命,他們跟著孟達進了城,恐怕也就兇多吉少,有去無回了!

  可是,夏侯惇轉念一想,又覺得可以一試,關鍵是收益巨大!若孟達是真心歸降,拿下襄陽,將不費吹灰之力,豈不妙哉?還是值得賭一把!

  于是,夏侯惇拍板決策,便立刻依孟達之計行事!李嚴不知其中有詐,見孟達歸來,輕易打開了城門,結果被孟達所帶的魏軍,殺了個措手不及,沒能及時關閉,最終導致夏侯惇大軍一涌而入,殺進襄陽,他無奈之下,只能棄城而逃了!

  這就是整件事的前因后果!也就是說,在甘寧抵達之前,襄陽就已經丟了!那么他率軍來援之時,又將如何選擇呢?且看下文分解!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