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小說網 > 從1955年開始的日常生活 > 第33章 財大氣粗
  林大河這個名字很有意思,只要是熟悉連家漁船的人都知道,他上面一定會有個哥哥,

  事實上也沒錯,他確實有個哥哥叫林大江。

  水上人家起名也沒有很特別的講究,或者說他們也不知道該怎么起,所以要是家里有幾個孩子,一般都是江河湖池溪這樣排列,

  海沒有,那不是一個水系的。

  陳建國去江邊玩的時候,經常能聽見這樣的喊聲,

  “張大江回來吃飯。”

  “李大河回來吃飯。”

  “王大湖把你妹妹找回來吃飯。”

  諸如此類。

  好吧,其實岸上的人也差不多,

  比如就在這個班上,除了一個陳建國,還有一個劉建國和一個孫建國,

  叫“勝利”的有兩個,叫“抗美”的有兩個,

  但是這些都不如叫“軍”的多,足足有六個!

  班上總共才三十幾個人,去掉重名,男男女女算一下只有十幾個不同的名字,由此可見重名數量之多。

  那要是連姓都重了怎么辦?

  簡單,喊小名啊,

  比如鐵娃、幺妹、狗蛋、柱子、二虎子,小范圍內基本上錯不了!

  扯遠了,拉回來。

  外圍的林大河聽到陳建國的話,便點頭說道,“我知道,我們家每次打了魚就去那里賣,那里沒有人管,可以隨便賣,”

  陳建國眉頭微皺,這小子真是一點譜都沒有,直接就把自己家最大的秘密給拱出來了,

  現在實行物資統籌管理,自然也包括水產品在內,雖說自己拿著魚竿去釣點魚沒人會說什么,可水上拿網捕魚的,都被要求統一賣給水產公司,

  水產公司給的價格倒是挺公道,畢竟是計委規定的價格,誰都不能耍滑,但他們接收能力有限,到了一定數量就停止收貨,

  那活魚不比其他東西,多了也沒地方放啊,

  所以有些魚獲頗豐、又回來較晚的人家,就會自己找地方賣掉,

  估計那個觀音垱碼頭的集市,就是他們曾經處理魚獲的一處固定點,如今統一管理下,反倒成了化外之地。

  這種東西吧,也是屬于民不舉官不究,只要別大聲嚷嚷,就姑且聽之任之,

  可林大河這么大喊大叫的,讓有心人聽見就不好了。

  陳建國便趕緊說道,“你說石板就行。”

  “哦,”

  林大河大大咧咧,還沒意識到自己說了什么,便順著陳建國的話說道,“石板是城外一個老石匠做的,人都叫他劉石匠,其實他是專門做碑的,還帶了兩個徒弟,沒事的時候就做石板,賣給附近的學生寫字,

  本來我爸給我也買了一塊,不過看學校發了作業本和鉛筆,就沒有帶。”

  陳建國頓時恍然,

  說起來這就要怪棉紡廠財大氣粗了,別的學校從來不會給學生發作業本,也就只有棉紡廠小學今年新落成,給每個學生都發了十本作業本和兩支鉛筆,算是普天同慶,

  難怪他從來沒見過這種石板,同學們都有鉛筆和作業本,誰還愿意帶這種既笨重又容易摔壞的東西啊!

  搞清楚緣由,陳建國瞬間沒了興趣,這種東西無非就是物資匱乏的年代的一種替代品,還真和他剛才猜想的一樣,跟古代的木板和沙盤沒多少區別。

  這時馬文英卻又對著梅映雪問道,“你們學校有多少人啊?一年級只有你一個人,是只有你自己在教室上課嗎?”

  趙躍民聞言頓時接了一句,“那不是好慘?!”

  同學們一聽,也都心有戚戚然,滿臉同情地看著她,

  班上幾十個同學在一起,他們看見老師都有點害怕,想想梅映雪竟然一個人對著老師,

  好可怕呀!

  聽到馬文英的話,再看看趙躍民,梅映雪終于嘴角微微翹起笑了一下,連眼睛也似乎彎了起來,“不是的,我們學校沒有這里大,只有一個教室,一年級到四年級都在一起上學。”

  “都在一起上學?”

  馬文英頓時瞪大眼睛,滿臉驚嘆地看著她,“那怎么學習呀?”

  梅映雪說道,“就是我和二年級的人坐一邊,三年級和四年級的人坐另一邊,兩邊墻上都有黑板,梅老師就輪流教,教到哪個年級,其他的就自己寫作業。”

  同學們都對新同學的生活很感興趣,一個個追著她問不同的問題,

  “你們上學也是一學期交三塊錢學費嗎?”

  “不是,是交二十斤谷子,聽我爸說這是給老師的工資。”

  “只給老師吃谷子呀,那老師不吃菜的嗎?”

  ……

  不一會兒,這個小丫頭就有點招架不住了,面紅耳赤不知道怎么回答,

  畢竟才五歲多,能知道學校的東西,還是因為從記事起她就被爸媽扔到學校里玩,那個小小的房子,就是她的全部天地,

  可同學們問她稻谷怎么種,菜園里有什么菜,怎么澆水施肥,

  這些她哪里知道嘛。

  幸好幸好,不一會兒上課鈴聲響起,同學們趕緊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,梅映雪也抱著石板轉了回去,乖乖等著上課。

  ……

  中午放學回家吃飯,下午返校上課,然后放晚學,

  半天無話,陳建國自然也沒教新同學唱什么蕩雙槳。

  背著書包從學校出來,陳建國見到梅映雪跟著幾個年紀稍大的孩子一起走,便知道應該是他們原來學校的學生,

  有大有小有男有女,男的多女的少,小的多大的少,最小的毫無疑問就是梅映雪,最大的估計能有十四五歲了,

  看到這里,陳建國不禁又多看了兩眼,這個年紀了,他家里竟然還允許他上學讀書,可見對他寄予厚望,

  這年頭沒有什么義務教育,小孩子必須要讀書的說法。城鎮上還稍微好一點,除非是實在出不起學費,否則至少會讓孩子念個初小,而農村就大不一樣,很多才七八歲的半大小子,就已經跟著父母下地干活,大部分女孩子更是連踏進校門的機會都沒有,更別說十四五歲大的小伙子,能當大半個勞動力使,換成一般的人家,早就結婚當大人了,哪還有繼續上學讀書的。

  不過這也跟陳建國沒關系,凡事總有特例,也許這個人學習成績特別好,家里盼著他來日吃皇糧呢!

  對于農村人來說,如果能考入中學,成為公家人,不管是政府的行政人員,還是學校、醫院等單位的職工,都是洗腳上岸、魚躍龍門,值得大擺三天筵席的大喜事,

  當然,如果能讀個中專,進工廠當工人,端起鐵飯碗,那更是可喜可賀,

  這樣想想,也難怪幾乎每個學校都有大齡學生了。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